Life Time

Tuesday, January 24, 2012

谈读书、智慧、伪智慧

读书看是否有自己的灵魂存在。

读书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.读书,很容易使自己的思想,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.读书上升到智慧,从来是很难的.知识不是力量.智慧才是力量.而智慧,往往很少能够从读书中,直接得到.相反,书本中伪智慧,太多太多了.

您说的很对,我也深有体会。智慧是悟的,而不是学的,想要把知识升为智慧,必须投入感情,爱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践行会渐变成智慧。

读书能和众多大师交流。仅就这个结果,就能让人耗费时间而无怨无悔了。看的书越多,就越能分辨真伪智慧。若讳疾弃医,则不免会陷入“伪智慧”中无法自拔。读书不必然衍生出智慧,但是不读书的话...思而不学则殆。

大师没有什么了不起.一些大师,其实远远谈不上智慧.反而把人的思想引到歧途.读书从来是双重的,一方面成就了许多人的智慧,另一方面毁掉了许多人的智慧.成就智慧的人数,与被毁掉智慧的人数,几乎一样多!人们只知读书好.人们往往不知读书毁掉了多少人!毁掉多少原来还有个性,有童心,相信人性善的人!那个范美忠,就被读书毁掉了.

我相信,你是什么频段的,就能接受这个频段的信息。如果你跟书中作者不同频段,他就影响不到你,所以,更谈不上被他毁掉了。尽信书则不如无书,是对的。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对待书的态度,那么就能有更多的自主权。

能被称上大师的人,都有一己之长的,像莎士比亚,像罗素,苏格拉底,爱因斯坦。大师的智慧也许不能启迪某些人,但他们决不至于被大师毁掉。范忠美不是被读书毁掉,感觉他读的书不够全,捞了偏门。

文化和教育,毁掉了许多人性的本真.我们有两种精神财富.一种是文化的财富,一些是人性的本真.一些文化和教育,是无视人性的本真的,因此,它对一个人智慧的成长,起破坏作用.一些文化和教育,是尊重人性的本真的,因此,它对一个人智慧的成长,起促进作用.就我个人而言,我认为,读书的作用,从来是双重的.读书使许多人得不到智慧,或者说得到了伪智慧,也使许多人得到智慧.这与书籍的作用,是双重的,是一样的道理.书籍的作用是双重的,人们容易接受.越来越多的人指出,开卷可能有益,也可能有害.但读书的作用是双重的,人们却往往没有认识到.人们往往认为,读书人的素质,必定会比不读书的人高一些.我则相反,我认为,一部分读书人的素质,会高一些,另一部分读书人(而且人数极多)的素质,会比不读书的人还低.范跑跑这种人,其素质就比不读书的人差.

读书得到伪智慧,会不会是读的书过少,读书范围过于片面所致?我也欣赏蒙台梭利的智能天赋观念。不过我们和本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。读书到底是将我们拉离本真,还是更接近本真呢?对于天赋好,受后天教育破坏较少的人而言,也许是阻碍。但是对于如我一般的凡夫俗子而言,读书让我们向上向善,灵魂更充实更丰盈;对我而言,读书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时候,好的作用超过了其坏的作用。

能理性争论是好事。在课堂上我都设法鼓励同学表达观念的。真理越辩越明。我无法自行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客观合理,经过别人提醒往往能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,是对我的帮助。

我所说的现象,不是因噎废食.我是对读书的作用,进行两个方面的具体分析.给盲目说读书好的现象,泼泼冷水.就我的论坛经历而言,我知道,许多读书越多的人,偏见越深.而且道德和心灵,都低于普通民众.当然,我也知道,读书中,有许多人,是有同情心,有智慧,有人性关怀的.但这样的人不多.一个人,他的核心,不在于读得到底是多还是少,而在于他内心的那种人性关注,是不是得到唤醒.

读书一定要读经典书籍,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经典之作。而现在的时代却是休闲文化比较多,比如什么什么圣经、什么什么处事艺术、媒体文化等等,如果没有受过经典之作熏陶是称不得读书人的。

有一些书,读过即扔,有一些书,读过以后,只有几个片断,还值得回味.有一些书,常读常新,百读不厌,这就是经典回复.

“读书的目的,在于探索人生价值和意义,在于深化自己的心灵,在于使自己精神世界更美好。”我赞同您的观点。读书当然读经典,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:“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”,意思是人读什么样的书,自然会有什么的禀赋。叔本华也说过:“谁向往哲学,就必须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不朽的大师。”我想,把“哲学”二字改为“经典”一样是适合的。周国平说:“经典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就是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共同的重大问题,比如人生的意义、生命和死亡、灵魂和肉体、信仰等等,同时又各有独特的贡献。”

读书,要有读书的品味,一个在读什么书上没有品位的人是谈不上好读书的。周国平曾说:“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。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,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,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。”他还倡导人们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,倘若那样,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,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。“所谓新闻,大多是过眼云烟的人闹的一点过眼烟云的事罢了。”

我想写一篇读书的害处的文章.当然,是写给经常读书的人,提醒提醒一下.对于读书较少的人,则要写读书的好处.有人会说,你这是双重人格.但这与医生治病,道理是一样的.该服药的服药,不该服药的不服,因为许多药,本身是坏药,而且即使是好药,也有其副作用的.更何况今天这个功利主义的时代,许多人,不过是图个口快,而写书的.那些书,读之有味,但内容庸俗或错误.不知不觉间,人们的心灵会被这些书,引到歧途.主要是当代作者,心灵太浮躁.一个真正的写书的人,心灵要很静.古代的书,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,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,是作者心灵很静,终其身写一本或几本书,而且决不是为了功名富贵.所以那些书的价值,是不朽的,是无价的.

任何一个时代,最狡猾最险恶的,往往也是读书人.书中有太多的伪智慧和恶智慧!所以我想提醒一下,在尊敬读书人的同时,也要注意读书人中有最狡猾最险恶的人.在喜欢读书的同时,也要注意书有有伪智慧和恶智慧.总体上说,中国的史书,尤其是汉代之后的史书,伪智慧和恶智慧偏多.中国政客喜欢读史书,因为中国汉代之后的史书,所包括的伪智慧和恶智慧,正好迎合了他们的精神需要.当中国先秦的书智,伪智慧和恶智慧,则较少.因为那个时代,人们的心灵还是清澈的,如同明朗的天空,如同山间的小溪,如同湛蓝的大海.读那种书,会使人们的心灵,得到净化,对真善美,会多一些热爱,对生活,会多一些向往.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